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戴泽是最为人熟知的名字之一。他师从徐悲鸿先生,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奠基人之一和20世纪中国第二代油画家代表人物,为新中国美术事业与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封面图:《自画像》,纸本水彩,1946年
文 / 戴泽
时间是个神奇的东西。
不管你的出身和阶层,美与丑,这样东西对大家都是公平的。
经历这一世,有时得意有时失意,回头去看,风流人物俱往矣,只留下一幅幅时代现场的写生,平静的挂在墙上。
白驹过隙,真正属于自己的只有心中的记忆。
最美的画,应该是画在时间之上的,时间会给出一切作品答案。
《瓶花》,纸本水彩,1943年
《韦君》,纸本水彩,1943年
《中央大学餐厅》,纸本水彩,1943年
《中央大学的课桌》,纸本水彩,1944年
《中央大学的操场》,纸本水彩,1944年
《嘉陵江上》,纸本水彩,1944年
《重庆沙坪坝茶馆一角》,纸本水彩,1945年
《东单地摊》,纸本水彩,1946年
《北平贡院西大街》,纸本水彩,1946年
《垃圾场上》,纸本水彩,1946年
《北极阁》,纸本水彩,1946年
《大庙》,纸本水彩,1946年
《前门护城河边》,纸本水彩,1946年
《少年》,纸本水彩,1947年
《韦君》,纸本水彩,1947年
文 / 韦启美
著名油画家、漫画家
原中央美院油画系教研室主任
在重庆,我与戴泽同志一同进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不久我便惊羡他对自然的敏感了。一丛野草,一片杂树,一块山坡,一角堰塘,几块水田,他仅用初学者的技巧便表现出它们蕴含的大自然的情趣。那时,我们每周只有十几节素描,算是专业课。另有外语、生物学等普通课。在生物学实验中,要求我们解剖蚯蚓这样的小动物,在显微镜中观察它的脊索,并把它详尽的画下来。这种活儿,艺术系干得准确而迅速,但遗憾的是,画面总弄得很邋遢。我们课余的时间都用于画速写和水彩了。我发现我们选定美术作为自己的道路,除了命运的成全或作弄以外,并不是由于相信自己才能的潜力,而只是因为非常喜欢画画儿。
每次我们将课外作业拿给当时唯一教我们的启蒙老师黄显之先生看时,戴泽的作品数量总是最多的。我们的水彩调色板曾经仅是一块一面贴了白纸的破玻璃,画水彩有时就用新闻纸。这样的条件,使戴泽画水彩时摆脱了我们当时知道的一切水彩画的成规。能够设想新闻纸会想水彩画纸那样控制水份吗?记得一次在水塘边画水彩,他将一张已画坏了的水彩画放到池塘边水中漂洗,捞上来继续加工。它使用这办法完全不是要试验什么水彩画特技,只是为了减弱新闻纸上画得失败的地方,为了执意把这张画画完,为了不辜负自然提供的这片好的景色。这张画拿回学校后,效果竟非常好。但他却不因这次成功,便把这方法当作取得某种效果的验方。
《水浒画稿》,纸本水彩,1947年
《水浒画稿》,纸本水彩,1947年
《长辛店打铁速写》,纸本水彩,1949年
《长辛店二七车辆机车厂车间(一)》,纸本水彩,1949年
《长辛店二七车辆机车厂车间(二)》,纸本水彩,1949年
《莫斯科大剧院》,纸本水彩,1951年
《建设中的柏林》,纸本水彩,1951年
《社会主义波兰见闻》,纸本水彩,1951年
文 / 杨飞云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戴先生的创作非常有感染力,这种感染力源于他画作中质朴、深入生活、忠于时代的艺术价值。作为一个艺术家,他看到的是非常朴素纯粹的美。一张最普通的纸张、一支最简单的铅笔、一点最常见的水彩就可以把他内心的追求和绘画的价值全部体现出来。他用非常直接的方式把对生活、对自然最真切的内心感受和心灵共鸣展现在画布上,原原本本地将那个时代的气息传递出来。正如高尔基所说,一个老人就像一座博物馆,他就是这样一座博物馆。通过戴先生的画作,可以看到他那一代画家,艺术创作从人民中来,用真情实感传达出现实生活中的美感。好的艺术不会过时,因为它们基于人性光辉中对真善美的追求。有这样的艺术内核,戴先生的作品不会随时间暗淡,而是愈发熠熠生辉。
《小熊同他的妈妈》,纸本水彩,1951年
《休息间的饮水器》,纸本水彩,1954年
《修建友谊医院》,纸本水彩,1954年
《大同江残桥》,纸本水彩,1954年
《北海》,纸本水彩,1955年
《上海外滩》,纸本水彩,1960年
《大副》,纸本水彩,1961年
《船》,纸本水彩,1961年
《怒海》,纸本水彩,1961年
文 / 尚辉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
《美术》杂志社长兼主编
其实,戴泽对日常生活的细微观察从很早就显露出来了。他于1942年考取中央大学师范艺术系,在抗战大后方的重庆,生活十分艰苦,但他留下的生活速写却特别抓人。《中大操场》(1944)那近前的两株不成材却颇显风姿的树和中景虚实有变的木制蓝球架,在看似不成景的空间里,却被他以虚淡的水色凝固为校园风景。在三幅画于同一年的《沙坪坝风景》(1943)中,既有阳光下晾晒衣物的宿舍一角,也有长满小树林的菜地,还有分布在蜿蜒山路上的平房教室。这些画面虽从记录起笔,却总能抓住某些触碰人的“情调”。这些在当时不以为然的场景,在今天已成为弥散记忆馨香却比记忆更加真切的画面了。
《藏民负水图》,纸本水彩,1964年
《杜鹃林》,纸本水彩,1964年
《延安清凉山》,纸本水彩,1974年
《六老菴》,纸本水彩,1975年
文 / 葛玉君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戴泽绘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是对自然、生命乃至“万物”的热爱。如韦启美先生所言,“一丛野草,一片杂树,一块山坡,一角堰塘,几块水田,他仅用初学者的技巧便表现出它们蕴含的大自然的情趣。”“……他把自然当老师,把写实当本分。在自然面前,他只是认真地看,诚恳地表达自己感到的形象。他对自然越真挚,自然给予他的便越丰富。他从走进艺术之门的第一天起,便是自然的忠实的学生。”戴泽先后去往各地写生,除了人物以外,创作了大量的风景、静物等题材,其中“动物”“植物”题材更为突出。从这些对各种各样动物、植物的描绘中,一方面我们能够感受到戴泽在日常化艺术创作过程中“情感性”的注入,但同时,更能够感受到他对“生命”本质的真切关注与思考。
回到徐悲鸿给戴泽的那句话,“从来艺境本佳境”。在戴泽的艺术视野里,在他“画你所见”的观念中,选择的是用一种美好、善良、淳朴的情感去捕捉身边世间“万物”,这不仅是戴泽艺术创作的重要特征之一,更是他对于艺术、对于生命的一种态度。
《阿拉沟》,纸本水彩,1979年
《蝴蝶兰》,纸本水彩,1979年
《西双版纳大青树》,纸本水彩,1980年
《大鱼岛》,纸本水彩,1981年
《大鱼岛阳光下的鱼皮房子》,纸本水彩,1981年
《黄花城二道关》,纸本水彩,1983年
《青年会最后一瞥》,纸本水彩,1987年
《水仙》,纸本水彩,1987年
《瓶花》,纸本水彩,2008年
《东方新天地》,纸本水彩,2008年
《窗外》,纸本水彩,2013年
《风信子》,纸本水彩,2013年
《瓶花》,纸本水彩,2014年
《无题》,纸本水彩,2014年
人生如画--戴泽先生百岁艺术展
百年、百岁、百张......2022年10月13日至11月13日,“人生如画--戴泽先生百岁艺术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览以回顾戴泽先生作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丰富厚重的艺术生涯为主题,分为“问学”“志业”“深研”“寄情”“悟思”五个单元板块,作品涵盖油画、水彩、彩墨、速写等,多件展出文献为首次面世。
展览开幕式现场
展览开幕式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人生如画--戴泽先生百岁艺术展展览时间:2022年10月13日-2022年11月13日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层B展厅主办: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 承办: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协办:广东美术馆支持: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总策划:高 洪?范迪安学术主持:邱志杰学术支持:余 丁?曹庆晖项目策划:秦建平展览总监:张子康?韩文超展览统筹:王春辰?高 高 策展人:于 洋执行策展:李垚辰设计总监:纪玉洁 特别支持:戴 梦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